塞尔维亚+黑山+波黑+阿尔巴尼亚+峡湾游船+河中小屋+圣斯特凡岛12天10晚(JU)BEG-BEG(4钻)免签
此天于机场集合,乘坐航班飞往贝尔格莱德。抵达后,入住酒店休息。
位于巴奇卡运河和多瑙河交汇处,是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历史上诺维萨德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并在那个时代成为了塞尔维亚文化的中心,获得“塞尔维亚的雅典”的美称,被孤独星球评委2019年十佳旅游并且排进第三的城市。
自由广场周围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建筑,市区主要的景观都在这附近。广场右边这座19世纪末新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就是市政厅了,这里是伏伊伏丁那自治州议会的所在地。市政厅堪称诺维萨德的城市名片,是这座城市最瑰丽的建筑之一。
始建于1825年,是诺维萨德最大的博物馆,博物馆有超过40万件标本。用于展示该地区的与考古学、历史、民俗学有关的杰作,是塞尔维亚文化和伏伊伏丁那历史记录的活化石。
多瑙河右岸的一座要塞。在罗马帝国时期这里就已经有大规模防御工事。要塞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战争,现在是塞尔维亚著名观光景点。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宗教的多样性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直到20世纪后期,萨拉热窝仍是欧洲仅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犹太教堂可以共存的城市。因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当代波黑战争而在中国家喻户晓。
位于市中心的一座桥梁,于1798年重修,这座桥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在桥的北端就是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现场,这次事件就是一战的导火索。
萨拉热窝老城中心地带,是一座典型的奥斯曼风格建筑,也是萨拉热窝著名的清真寺之一。1531年建成,由于内战时期受损而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重建工作,现为整个波黑最大、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与伊斯兰宗教中心。
三角形的建筑,土耳其式的清新彩绘与罗马式拱形廊柱相结合,内部是伊斯兰和奥匈帝国风格的混合体。市政厅建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一战期间被改造为国家图书馆。
铜匠街是萨拉热窝市最古老,最具魅力的街道之一,15世纪时就已存在,曾经是萨拉热窝手工艺商业街区的核心地段。
位于波黑南部,横跨内雷特瓦河深谷,因此又名内雷特瓦河之城。数个世纪以来,莫斯塔尔以它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致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被誉为“天堂花园”。
位于莫斯塔尔市中心,曾一度被喻为“是迎接银河的彩虹”,是波黑乃至整个巴尔干半岛著名景点之一。古石桥的风貌与周围以古老石头为主体的建筑和圆形鹅卵石铺砌的古街道相和谐、呼应,充分展现了16世纪波斯尼亚的古朴风情和艺术风格。
随处可见出售地毯、珠宝首饰、传统服装、领带和烟斗的小店,还有许多纪念品店、手工艺品店铺,品种繁多,琳琅满目。
坐落于科托尔海湾,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天堂小镇。这里有美丽的海滩、壮丽的峡谷、古老的城市和令人惊叹的风景。佩拉斯特还以其独特的地质奇观而闻名,尤其是壮丽的蓝色小镇,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世界。在佩拉斯特岸边还可远观两个海中小岛,圣母岩石岛以及圣乔治岛。
科托尔峡湾是黑山最具魅力的景点,南欧最美的峡湾,也是世界最美的峡湾之一。科托尔峡湾被两个地块所包围的四个海湾交织成形如蝴蝶的深邃峡湾,这里青山碧海、山水环抱、靓丽秀美,山崖陡峭连绵,海水波光粼粼,优雅而明媚。
是黑山科托尔湾中著名的景点之一,位于佩拉斯特小镇附近。圣母岩岛是黑山唯一的人工岛屿,在岛上可以欣赏到科托尔湾的壮丽景色,周围群山环绕,海水清澈。
是位于黑山科托尔湾佩拉斯特古镇附近的一个天然小岛。岛上植被茂盛,从远处望去,一片郁郁葱葱,与蓝色的海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滨画卷。
是位于黑山西南部的科托尔湾东岸的一座中世纪小城,因其古城原貌保存较为完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前往古城要先经过护城河。环绕在科托尔古城外的从 9 世纪-18 世纪不断修建的古城墙,固若金汤的城墙和碧绿清澈的护城河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位于亚得里亚海畔,是黑山著名的旅游胜地,以美丽的沙滩、丰富的夜生活和独具特色的地中海式建筑而闻名于世。布德瓦曾长期被威尼斯所控制,城中各处的细节无一不透露出威尼斯式的奢华。蔚蓝的海水、城中精致的花园、海滩边为数众多的豪华餐厅和酒吧,吸引了大量的各国名流富豪每年来此度假。
这座孤岛曾是玛丽莲·梦露挚爱的奢华酒店,如今关闭成为与世隔绝的“海上盆景”。
是一座美丽绝伦的天然公园。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曾风靡中国的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就是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并在此拍摄的。这部电影早在中国放映于极度缺乏精神食粮的七十年代,所以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对这部电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津津乐道于剧情和台词,学吹口哨和口琴并高唱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见!》
大桥横跨塔拉河大峡谷,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它初建于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炸毁,后于1946年重建并保留。曾风靡中国的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就是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并在此拍摄的。1980年,大桥所在地杜米托尔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是阿尔巴尼亚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巴尔干半岛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座城市以著名的艺术家、音乐家、画家、歌手、摄影师和诗人而闻名,这些人使斯库台成为精致的艺术空间并受到所有阿尔巴尼亚人的喜爱。
是阿尔巴尼亚最著名的历史遗迹之一,位于斯库台市附近的一座小山上,俯瞰着布纳河和德林河的交汇处。这座城堡以其悠久的历史、壮丽的景色和神秘的传说吸引着游客。
是阿尔巴尼亚的首都以及第一大城市。地拉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都城,城市东部和北部的主要部分是旧城区,那里大多是具有传统特色的老式建筑。市内有剧院、博物馆和音乐厅。《歌声飞向地拉那》这首传唱一时的老歌,会勾起人们对那段中阿友好时期的回忆。
是阿尔巴尼亚至大的博物馆,保存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文物。博物馆的正面上方有一幅马赛克镶嵌壁画,描述了伊利亚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巴尼亚人们团结起来奋勇保护国家的情景。
是地拉那著名的广场,它的名字来源于1468年阿尔巴尼亚名族英雄--斯坎德培,广场上矗立着斯坎德培的纪念碑。站在广场中心向东看,比利时设计的新潮TID商业大楼,政府大楼、清真寺、钟楼都在一起,一言难尽的显示出阿尔巴尼亚的混杂历史。
位于地拉那市中心斯坎德培广场的右侧,建于19世纪,在地拉那算是一座文物古迹。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多种宗教混合的国家,不过目前很多阿尔巴尼亚人依然信奉伊斯兰教,因此这座清真寺在地拉那还是很具有地位的。
位于阿尔巴尼亚北部山区,邻近首都地拉那。气候宜人,风景如画,是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出生地,现在已成为阿尔巴尼亚著名的旅游景点。
城堡始建于公元5-6世纪,在东南陡峭的山坡依山而建,是历史上有名和重要的城堡之一。在古城堡左边的入口处,有一座名族英雄的纪念像,这座雕像便是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
是黑山共和国首都、波德戈里察大区首府。河水清澈、波澜不惊、静静地流淌过市区,这里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天湿润多雨。城市在群山环抱之中,春夏之际抬头可以看到东北方山上皑皑的白雪。人们常常这样介绍这座城市“美丽的、恬静的、宜居的”,的确,波德戈里察是城市中的乡村,同时也是乡村中的城市。
建造始于1993年,以满足波德戈里察和黑山东正教基督徒的长期精神愿望和需要。大教堂也是献给领主和原牧者牺牲的无穷无尽的祈祷中蕞美丽的果实。
播撒明媚的鲜花之城,它不如普罗旺斯出名,却让人一见倾心,会令你想到东方的世外桃源,西方的童话世界。时光在这里缓缓流淌,人们的脚步也不自觉的放慢了。
是兹拉蒂博尔非常著名的景点。它是塞尔维亚的导演艾米尔•库斯杜力为拍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而建造的乌托邦之城。整个村子都是手工使用木头建造,在电影中它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拥有教堂、图书馆、影院、餐厅等公共设施,它反对全球化,是一个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
又名德里纳河屋,由几位当地年轻人为了避暑和休闲而建。40多年来,它奇迹般地躲过了每年水位的上升和下降,如今已经在河中央的岩石上平衡了下来。它被《国家地理》评为“世界上最孤独的房子”,像是从童话里飘出来的秘境!
是塞尔维亚的首都,座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被称为巴尔干之钥。在悠长历史长河中,它承载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相融相撞,这使得如今的贝尔格莱德充满融合性的魅力。它拥有多种风格迥异的建筑,奥匈帝国风格的东方建筑、中欧小镇风格建筑以及被称为野兽派的现代建筑汇集于此。
贝尔格莱德的城市中心广场,广场中间竖立着1882年建造的塞尔维亚大公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的铜像,为了纪念他将塞尔维亚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中世纪时期贝尔格莱德的重要堡垒,如今是贝尔格莱德标志性的游览景点与休闲场所。整个城堡由巨大石块建成,曾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在公园内仍可发现历史遗留的大炮等。该城堡历史上曾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可见古罗马、奥匈帝国的建筑遗风。
1999年5月7日遭北约飞机轰炸,三名同胞牺牲。现今在建造中国文化中心。门口仅剩的纪念牌上用塞尔维亚文和中文写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
建于1935年,是一座规模非常大的东正教教堂。它主宰着贝尔格莱德的市容,也是整个城市中相当宏伟的建筑。许多当地的新人会在此举办婚礼。
别名花房,是南联邦著名的领导人铁托的墓地。由于铁托生前酷爱养花,因此在他死后就将他的遗体埋葬在花房中。在铁托的领导下,当时的南斯拉夫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至今人们都会去铁托墓上献上自己的鲜花,以表示对铁托的怀念。
前往机场,搭乘航班返回上海。
抵达上海。